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特别策划】产学研平台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发布时间:2014-05-16 浏览次数: 设置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就学院新建十一个产学研平台专访系列报道

1

今年36日,学院党委正式批准成立十一个产学研平台,强力推进学院产学研建设。这11个平台包括以下研究所(中心):

2

   那么,学院成立研究所的缘由是什么? 研究所现状如何? 远景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宣传部特派记者采访了学院产学办主任、实习工厂董事长何贵,实习工厂党总支书记彭拯。

何主任首先就学校成立研究所的缘由做了说明,他说我们学校之所以能不断创新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离不开学校党委和行政以开放创新的思维所做的各种积极工作。学校建立研究所是我校建设“高水平国家示范高职学院”的内在要求。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依然存在明显瓶颈,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教师如何及时的更新知识?学生如何掌握最新的设计、制造技术并葆有研究创新兴趣?这些都是我们在服务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服务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企业需要一个整合的研发平台,学校也急需进一步提升育人水平。为此,我们就搭建了这样一个桥梁,上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下接中小企业。一方面,我们从事新工艺研发推广,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相匹配的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为企业在改造升级过程中提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支持;另一方面,我们的师生参与其中知识、技能得到更新。可以说,建立研究所发展产学研是学院长期酝酿、顺应时势的举措之一。

当问及目前研究所的挂牌情况和研究平台的成立对促进学校产、学、研软硬件的配套效果时,他介绍说,自三月批准设立以来,平台挂靠系部积极筹备,做了很多工作。例如,机电系的机械工程技术研究所做了一些整体设计的工作,积极聘请技术能手和企业职工参与指导工作。电气系智能控制研究所聘请著名校友、美国控制领域知名专家师克力博士主持工作;计科系云技术应用研究所邀请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奚祖强就德阳市云制造服务平台建设、开放式远程实验室建设等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材料系正在积极落实省级重点实验室筹建工作……起步三个月以来,各研究所积极调研、扎实推进。但科研是一个需要积淀的过程,一方面需要能走得出去,另一方面也需要继续扎实地做很多工作。

关于研究所的成立是否能促进产、学、研方面软硬件的配套,何贵主任认为,这是必然的,硬件方面,学院正重点打造占地500亩的产学研园,为产学研平台提供条件优良的支撑和配套。软件方面,如之前所说学院和各系部也在积极引进和培养领军型人才充实到人才队伍建设中来,学校上级主管部门也积极促成产学研园与省内100家大企业、10个产业园区对接。

实习工厂党总支书记彭拯就我院产学研平台建设的远景和我们学校产学研特色相关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彭拯书记谈到,我们学校一直秉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和一些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一直保持着紧密联系,比如航天、航空、核工业等。我们的合作先期是生产、教学类的合作,后期就是创新技术的合作。这个合作能提升我们教师创新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教师的水平提升会浸润到学生的学习实践中去;这些学生培养出来后会反哺于这些企业,就会对我们国家装备制造业领域的能力有个整体提升;反过来企业参与到我们的研究所建设当中,就能解决一些企业运行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创新问题。通过这种互动,我们就把人才、技术、项目聚合了起来。

他分析说:“产学研这项工程一般是分三步走的。第一步,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第二步,产学融合,把生产融入到技能培训当中去。我们现在第二步已经走的很好了,但是当前我们学校还不满足于第二步。所以我们要搞第三步,搞产学研,搞技术应用研究。把学校的人才、技术聚集起来向创新、向技术的研发发展,这就是我们的远景,也将是我们的特色。”

我校地处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办学历史悠久,是跟随二重、东电、东汽同时布局建设的,我们发挥地缘优势却没有局限于本地。近年来,我们积极开拓渠道,服务航天军工、服务核工业、服务新兴战略行业,始终把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国家的发展方略相结合,依靠自身品牌不断为学院发展开拓新路子。产学研全面发展,相互促进,学院也一定会走向一个更加良性发展的道路。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现实和我国对应用技能人才的需求前景来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还有很大潜力。重科研、重实践、重创新是国际主流,当我们和东汽、二重、东电合作攻克世界难题的时候,当我们的辛勤工作化作祖国高端装备制造的创新火花的时候,就凸显出我们对国家发展的价值所在。建立研究所,引进人才,整合资源走产学研一体的发展道路,是学院立足现实的一次重大决策,也势必会对学院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记者 冯建荣

编审  

 

 

返回原图
/